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0的文章

解析健康的秘密,基因告訴你!

圖片
健康管理結合基因檢測,用「算病」提早預防疾病發生 一個人從健康到疾病的過程,需要時間累積,而疾病的發展與否或是快慢的速度,基因影響占了三成至五成。如果能及早知道自己偏弱的基因在哪?早一步防範,或許可以避免做出與健康相悖的行為。 多年前,王執行長來聯欣診所做健康檢查時,報告的數據顯示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多;最近再次來到聯欣,聯欣診所林美秀院長提醒他,基因報告顯示王執行長因有情緒基因偏弱問題,所以人際關係的好壞可能會影響血管彈性,因此影響到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希望王執行長能多多拓展社交圈。起初他並不相信,直到再次健檢確定又有血管彈性變硬的問題時,王執行長才回想,兩年前他血管彈性最好的時後,確實是人際關係最舒服的一段日子,而現在卻是離群索居,在人際互動上並不得意。 基因影響的範圍時刻存在,林美秀院長指出,在健康管理的過程當中,科學工具愈多、數據愈完整,就愈能了解健康的秘密,「健康檢查若能結合 基因檢測 ,不僅能解決亞健康的困擾,也可幫助認識自己的先天弱點,在生活中做出對的選擇,趨吉避凶。」 保健型 基因檢測 ,讓改變不再知易行難 醫學科技日益進步, 基因檢測 項目種類也愈來愈多,除了熟知的疾病藥物 基因檢測 分析,能精準地提供病患最適宜的治療方針外,這幾年, 基因檢測 已可運用在風險預測上,精細分析出基因弱項對某些疾病的相對風險倍數,提早預防疾病的發生。 「這是讓知道該做生活型態調整卻做不到的人,更有執行的動力,也是保健型 基因檢測 的好處之一。」林美秀院長舉例,「好比說胃癌風險較高的人,就該懂得除了定期檢查幽門桿菌,還必須做好飲食調整,例如不吃辣、不吃醃漬物、慢食等等;最重要的是,能讓不想改變的人,願意開始改變。」近年來,聯欣診所已累積超過250名上市上櫃公司企業主,利用 基因檢測 結果為基礎,達到自我健康管理的目標。 透過專業健檢機構,量身訂作健康照護建議 林美秀院長提醒, 基因檢測 屬於風險值預估,個性過於焦慮的人就不建議進行,以免矯枉過正、徒增無謂的擔心。只是,在市場上眾多的 基因檢測 服務中,該如何選擇最合宜的?林美秀院長認為,檢測項目一定要對健康促進有正面幫助;且檢測機構必須要能提供完整的文獻報告;資訊分析的數據也應符合亞洲人的基因特性,更能讓檢測效果加分。 當然,更重要的是,若能找到可完整解讀並分析 基因檢測 報告的健康管理機構,由

抓住基因變異 治療肺腺癌事半功倍

圖片
自從組織了第一個肺癌病友會,資深病人來當活廣告,彰化基督教醫院肺癌暨胸腔檢查治療中心何明霖主任對成效感到滿意。有位阿伯對著病友說:「本來以為再怎麼苦的藥,要活命就要咬牙吞下,有副作用都要忍耐。」阿伯說出心底話,當然是預期的可怕狀況並未發生。 何明霖遇過病人有苦難言,只能怨歎「大家攏嘸驚死,驚艱苦死」,細加探究,像是今天注射化療藥,明天吐到掛急診,或是皮膚過敏搔癢快抓狂,身體不舒服還麻煩到家人之類的事,一次又一次,家人難免抱怨,病人不好受,不如死了算的念頭都有了。若是醫師能有同理心,好比事前處方止吐藥、抗過敏藥物,預防控制副作用,病人少吃苦,也更有信心。 何明霖指出,以前最棘手的癌症,肺癌僅次於黑色素瘤。肺癌等到咳嗽、咳血、胸痛症狀出來時,腫瘤至少4公分大,已經是晚期,早年的化療效果差,副作用令人退避三舍,如今不可同日而語,標靶治療改變患者宿命,先檢測突變基因,再選擇合適標靶藥物,療效明確,副作用也較少。 肺腺癌 是台灣的肺癌主要類型,何明霖說,本土研究顯示,5到7成的 肺腺癌 患者具有EGFR基因突變,找不到再來檢測ALK基因變異,可節省檢查費,因為具有ALK基因突變者,在台灣 肺腺癌 病患僅佔5%到7%,甚至更低。 EGFR標靶藥物代代相傳,第一、二代藥物有健保給付,無法切除的晚期肺腺癌第一線使用 EGFR標靶藥物延命療效可達一年半到二年,不過,癌細胞也會找出路逃脫標靶藥物,或出現EGFR基因發生新的突變點,例如T790M,此時就要改變治療對策。 對策是因人而異的,何明霖解釋, 肺腺癌 在原地復發卻未侵犯其他地方,顯然標靶藥物依然有點效果,一旦停用恐怕病勢反撲,應該繼續原有的標靶藥物,加上局部放射治療;但是,如果EGFR出現T790M的突變點,代表癌細胞有抗藥性,就應該直接更換標靶藥物。 至於ALK標靶藥物的起步晚,只有一種納入健保,用於第二線治療,在國外則是第一線治療,由於ALK也有12個亞族群,更多的ALK標靶物正在研發。 為了用要標靶藥物,病人鼓起勇氣穿刺採取病理檢體,除了對躺上手術檯挨針的恐懼,也擔心切片會造成癌細胞轉移,雖然這個風險極低;幸好,癌症復發必須再檢測基因突變時,不一定要再穿刺切片。 何明霖說,醫界開始用液體切片,抽血就行,病人少了穿刺切片之苦,也讓癌不能剖開腦殼的癌

遠離肺炎殺手,搶回健康自主權

圖片
在2014年進入高齡社會的香港。今年爆發嚴重的夏季流感疫情。根據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佈的流感速遞統計數字顯示,從2017年5月5日到8月30日為止,這波疫情已造成429宗的死亡個案,其中426宗是成人,3宗是兒童。死亡人數已遠遠超越2003年SARS風暴的299人。   2016年國人就醫花費二十大疾病排行榜而為了減少長者住院及死亡的風險,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也已宣佈今年10月開始要為65歲(含)以上的高風險族群長者(如:下表),提供免費或資助接種13價 肺炎 鏈球菌疫苗來加強長者對 肺炎 鏈球菌的免疫力。 高風險族群包含: 1.曾患侵襲性的 肺炎 鏈球菌感染症、腦脊液滲漏或裝有人工電子耳 2.長期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而沒有併發症除外)、肺病、肝病或腎病 3.新陳代謝疾病,包括糖尿病或肥胖(身體質量指數30或以上) 4.免疫力弱(如:先天或後天無脾臟、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感染、愛滋病或癌症、類固醇治療所導致) 5.長期神經系統疾病,而危及呼吸功能、難於處理呼吸道分泌物、吸入性 肺炎 風險或欠缺自我照顧能力。   反觀近年也步入高齡社會的台灣,在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的最新2016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肺炎 也首度登上國人十大死因第3位。同時,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的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國人因流行性感冒及 肺炎 就診的民眾,高達177萬7仟人,共花費健保154.34億的醫療點數。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同時也是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成人疫苗接種建議小組召集人的黃國晉院長說,「 肺炎 死亡的國人中,有九成以上是65歲以上的長者。同時,65歲以上長者的死因有9%是 肺炎 ,這跟高齡化確實有關係。一旦年紀越來越大,免疫力就會下降,同時患有慢性病的機會高,得到 肺炎 的嚴重度、死亡率比較高。」   家庭醫學科醫師的訓練是以全人照顧為主,強調的是預防保健,能靠疫苗加強免疫力,越不要生病越好。在長者的 肺炎 預防保健上,也是如此。以 肺炎 來說,施打 肺炎 鏈球菌疫苗來提升免疫力,避免罹患 肺炎 ,就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免疫力就像身體裡的士兵,要戰勝 肺炎 ,還是要有士兵可以打仗,才有勝算。   在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的成人預防接種建議時程表上,對於 肺炎 鏈球菌疫苗的的具體建議是,「有長期免疫記憶的13價 肺炎 鏈球菌疫苗是終身施打一劑

良好的生活習慣跟戴口罩一樣重要

圖片
今天又看到藥局門口出現人龍在排隊,心想將現有的口罩因為昨天跟老爸回醫院回診即將用完,於是默默地跟在人群之中,跟大家一樣只為了要買那兩片十元的保命口罩,非常的幸運排不到20分鐘就買到了。 戴口罩勤洗手是對抗 肺炎 的必要手段,但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似乎已經出現無症狀傳染,換句話說病毒某些人上,不一定會發病,所以把自己變健康一點,提升免疫力已是面對這是疫情的必要功課,如果您是基因檢測免疫力調節能力出現高風險者,更應該注意。 提升免疫力的方式,除了營養介入外,應該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保健品不應亂吃,亂吃除了浪費錢外,更可能會傷身,針對不同體體質的精準健康管理就特重要,但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切的根本,不管什麼體質都需要有,在此跟大家分享幾個養成強大免疫力的生活方式: 1.多吃蔬菜水果: 地中海飲食似乎是不錯的選擇,從大量蔬果中攝取天然維生素的礦物質,幫助提升免疫力,食材的清洗應特別注意,沒洗乾淨殘餘的農藥會造成肝臟的負擔。 2.規律的運動: 如果可以每天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游泳,健走,騎腳踏車,來提升免疫力。 3.充足睡眠: 人體的免疫系統運作,也依晝夜運行,失眠熬夜睡眠不足,都會影響免疫細胞的活動,所以優質睡眠是提高免疫力最好的補藥。 4.不抽菸及避免過量飲酒 5.減少壓力: 在生活緊張的同時,找個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事時的舒壓,當人感受到壓力時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大量血液輸出準備應緊急事件,而抑制了免疫系統功能。 沒了,祝大家身體健康~ 《健康靠自己, 生病找醫生》如果您喜歡請您幫我分享,如果不喜歡也請告訴我,好讓我可以改進, 歡迎加我的line@與我聯絡。

遠離壞膽固醇,血管專家點名3種降低膽固醇的食物

圖片
膽固醇 是人體必需的物質,負責製造膽汁、荷爾蒙、維持細胞正常功能,但如果 膽固醇 過高,就容易引起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多種心血管疾病,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動脈阻塞,讓肢體缺氧壞死,可能必須截肢!日本血管專家推薦吃青背魚、堅果、綠茶搭配健走,幫助降低 膽固醇 帶來的健康風險! 增加好膽固醇、減少壞膽固醇 日本國立循環器病研究中心研究所室長小倉正恆表示, 膽固醇 分為好 膽固醇 (HDL)和壞 膽固醇 (LDL)。所謂的壞 膽固醇 其實會成為細胞的原料,但是如果過多,反而會造成血管阻塞,容易提高腦梗塞、心肌梗塞風險。而好 膽固醇 則是扮演著回收壞 膽固醇 的角色,但並不是所有的好 膽固醇 都能正常運作、吸收壞 膽固醇 。 而這樣的狀況,可以透過攝取EPA來改善。日本健康科學綜合中心主任高橋利忠指出,吃下的食物消化後、沒被作為能量使用的部分,會轉化成三酸甘油脂積蓄,而攝取EPA、DHA等Omega3脂肪酸,就可能阻礙促進三酸甘油酯合成,同時促進三酸甘油脂分解,而有研究指出,三酸甘油酯的減少,就可能間接幫助增加好 膽固醇 的量。 小倉正恆建議吃鯖魚、沙丁魚、秋刀魚等富含EPA的青背魚,能幫助改善好 膽固醇 的品質,並減少壞 膽固醇 ,只要將主菜換成鯖魚等青背魚,每天吃約40~60g即可,而由於EPA可能會因為加熱而損失,推薦直接吃生魚片。 堅果類配綠茶、每天健走30分鐘也能增加好膽固醇 另外,每天吃25g綜合堅果搭配1杯綠茶、健走30分鐘以上,也有助增加好 膽固醇 。日本內科醫師塚田紀理表示,有研究指出每天吃10g以上杏仁果的人體內好 膽固醇 量較高,而有氧運動除了能幫助提高好 膽固醇 ,也能藉由燃燒三酸甘油脂,避免好 膽固醇 減少。 日本帝京平成大學健康醫學部健康營養學科教授、茶博士松井輝明也指出,綠茶中的兒茶素含有的「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也具備降低壞 膽固醇 效果,不過這種物質約有60%存在在茶葉,建議將茶葉一起吃掉,或是選擇製作過程已將茶葉磨成粉末的抹茶、粉末茶等產品。 另外,抽菸、喝酒、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問題都可能造成好 膽固醇 吸收壞 膽固醇 的能力降低,應盡量避免。 (文章來源:早安健康/張承宇) 《健康靠自己, 生病找醫生》 歡迎加我的line

身體每天都該大掃除!食物纖維是血管膽固醇的清道夫

圖片
膽固醇 是人體必需的物質,負責製造膽汁、荷爾蒙、維持細胞正常功能,但如果 膽固醇 過高,就容易引起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多種心血管疾病,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動脈阻塞,讓肢體缺氧壞死,可能必須截肢!日本血管專家推薦吃青背魚、堅果、綠茶搭配健走,幫助降低 膽固醇 帶來的健康風險! 增加好膽固醇、減少壞膽固醇 日本國立循環器病研究中心研究所室長小倉正恆表示, 膽固醇 分為好 膽固醇 (HDL)和壞 膽固醇 (LDL)。所謂的壞 膽固醇 其實會成為細胞的原料,但是如果過多,反而會造成血管阻塞,容易提高腦梗塞、心肌梗塞風險。而好 膽固醇 則是扮演著回收壞 膽固醇 的角色,但並不是所有的好 膽固醇 都能正常運作、吸收壞 膽固醇 。 而這樣的狀況,可以透過攝取EPA來改善。日本健康科學綜合中心主任高橋利忠指出,吃下的食物消化後、沒被作為能量使用的部分,會轉化成三酸甘油脂積蓄,而攝取EPA、DHA等Omega3脂肪酸,就可能阻礙促進三酸甘油酯合成,同時促進三酸甘油脂分解,而有研究指出,三酸甘油酯的減少,就可能間接幫助增加好 膽固醇 的量。 小倉正恆建議吃鯖魚、沙丁魚、秋刀魚等富含EPA的青背魚,能幫助改善好 膽固醇 的品質,並減少壞 膽固醇 ,只要將主菜換成鯖魚等青背魚,每天吃約40~60g即可,而由於EPA可能會因為加熱而損失,推薦直接吃生魚片。 堅果類配綠茶、每天健走30分鐘也能增加好膽固醇 另外,每天吃25g綜合堅果搭配1杯綠茶、健走30分鐘以上,也有助增加好 膽固醇 。日本內科醫師塚田紀理表示,有研究指出每天吃10g以上杏仁果的人體內好 膽固醇 量較高,而有氧運動除了能幫助提高好 膽固醇 ,也能藉由燃燒三酸甘油脂,避免好 膽固醇 減少。 日本帝京平成大學健康醫學部健康營養學科教授、茶博士松井輝明也指出,綠茶中的兒茶素含有的「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也具備降低壞 膽固醇 效果,不過這種物質約有60%存在在茶葉,建議將茶葉一起吃掉,或是選擇製作過程已將茶葉磨成粉末的抹茶、粉末茶等產品。 另外,抽菸、喝酒、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問題都可能造成好 膽固醇 吸收壞 膽固醇 的能力降低,應盡量避免。 (文章來源:早安健康/張承宇) 《健康靠自己, 生病找醫生》 歡迎加我的line

抗生素啊,我到底該拿你怎麼辦?

圖片
公共電視2018世界公視大展精選:比利時影片《該屎的抗生素》 家裡小孩發燒,看完醫生回來,藥袋裡有 抗生素 ,這時身為父母的你要做個決定了,這藥該不該給小孩吃?在看過這部影片前,你覺得完全不需要考慮,醫生都開藥了,表示小孩需要藥物的保護,當然要吃;但是在看過這部影片後,你猶豫了。 小時候的經驗會影響一個人長大後的行為,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小時候吃的救命藥影響長大後的健康,這就奇怪了。研究數據指出,在老鼠實驗裡,幼年時服用 抗生素 會造成長大後容易肥胖。我們當然不能拿人做實驗,但是在長期追蹤的人類研究發現, 如果小時候服用過廣效性抗生素,長大後肥胖的機會可能提高 ,這下家長心裡可掙扎了,吃 抗生素 是要解決眼前面臨的健康問題,不吃不行,但是吃了卻可能把孩子推向肥胖的風險,該怎麼辦才好? 抗生素是治病救人的藥,為什麼會對人造成傷害? 人類的腸道裡有數百種細菌,是個極為複雜的社會,住在腸子裡的細菌各自在食物殘渣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養分,而其中 有些細菌能為人類提供重要的幫助,像是能分解我們處理不了的植物纖維,把它切開消化,剩下來的短鏈脂肪酸還可以被腸壁細胞吸收使用。 這招對遠古時代的人類來說可重要了,因為可以讓我們從植物食物裡多榨出一些保命用的能量,而且這些 鋪滿腸壁的細菌大多無害,反而成為肉身盾牌,阻擋病原菌接近。 細菌和人類間還有許多我們不清楚的「遠古契約」,它們早就跟人類祖先組成互助聯盟,幫助了好幾代的人們,今天我們能安穩地過日子,其實是多虧了它們的幫忙。 不過,老實說,我們真的沒有好好珍惜這些盟友們,只要跑一次廁所,就把它們整批順著水流沖走,連再見都沒說。好在細菌生長速度很快,只要還有一些殘存者留在腸子裡,沒多久就可以複製生長補足原本的數量,讓腸子裡重現「軍容」,所以即便生活充滿各種刺激的變化球,腸子裡的盟友總是能展現強大應變能力快速補位;就算吃麻辣鍋後拉肚子,腸子裡還是有足夠的細菌可以當種源,在幾天後讓細菌社會恢復正常運作。 腸子裡的盟友可擋不住現代的毒藥 抗生素 的問世讓人們可以發動閃電戰,擊退入侵身體的病菌,硬是從鬼門關前救回好多條生命。為了擴大戰果,廠商陸續推出更新、更好用,能同時對付多種病菌的廣效性 抗生素 ,但是 藥物殺菌時不會看「身分證」,無論好菌、壞菌都無差別地全部消滅,在強效藥劑經過一

認識抗生素

圖片
什麼是抗生素 抗生素 的發現始於一九二八年,英國科學家弗來明(Alexander Fleming)在培養細菌的過程中發現黴菌會製造一種成分來消滅細菌,這種由生物體(如黴菌)製造來對抗另一種生物(例如細菌)的物質就是「 抗生素 」,第一個被發現的 抗生素 就是盤尼西林。 它只能對抗細菌,無法殺死病毒、黴菌、寄生蟲。 抗生素就是“消炎藥”嗎? 大家常把 抗生素 誤稱為消炎藥,但 抗生素 唯一功效就是殺死細菌。 抗生素 :如盤尼西林、安比西林 消炎藥:類固醇、非固醇類抗發炎劑 抗生素該怎麼用? 領藥時,確定自己要服用的藥物中,是否含有 抗生素 ?哪一個是 抗生素 ? 固定間隔服藥,讓體內的 抗生素 濃度保持衡定,才能一舉殲滅細菌。 務必將整個療程的 抗生素 服用完,服用時間太短會造成細菌殺不死的後遺症,唯有依照醫師的醫囑,按時吃藥並確實將所有的 抗生素 服用完,必要時返診覆檢,以確定細菌已被徹底根除。 服藥宜多喝開水有些 抗生素 是膠囊狀,若沒有足夠的開水將膠囊沖入胃內,很容易沾黏食道,可能會對食道造成傷害。另外足夠的水分,可以讓藥品代謝物順利地排出體外,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出現副作用時若服藥後出現紅疹、搔癢,或嚴重腹瀉及不適時,就應暫時停藥並立刻就醫。 抗生素 並非全無副作用,故非必要,應避免使用 抗生素 。絕不可認為使用 抗生素 可以 「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或預防感染」,只會將細菌衍變成抗藥性細菌後,後患無窮。 當有細菌性感染時也不應排斥 抗生素 的使用, 抗生素 是治療細菌性感染所必要的。除了很少數的情況外,適當而節制地使用 抗生素 ,在使用者身上並不會衍生出抗藥性細菌感染的問題。 抗生素不當使用 不當用藥: 非細菌引起的疾病,卻使用 抗生素 治療,不但對症狀毫無幫助,更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 劑量不足: 當 抗生素 劑量不足,只能殺死部分細菌,存活下來的細菌,為求生存就利用基因轉變等方法改造自己,而不再被 抗生素 消滅。 服藥時間間隔不當: 要有效殺死細菌,服用 抗生素 的時間間隔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若將該間隔拉長或減少服用次數,則存活下來的細菌就容易產生抗藥性。 藥物交互作用: 有些藥物若與 抗生素 共同服用,會在身體內產生化學反應,而減低 抗生素 的效用,造成無法殺死細菌,存活的細菌因此產生抗藥性。例如,含鎂、鋁的制酸劑及一些止瀉藥,就可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