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抗生素

認識抗生素


什麼是抗生素
抗生素的發現始於一九二八年,英國科學家弗來明(Alexander Fleming)在培養細菌的過程中發現黴菌會製造一種成分來消滅細菌,這種由生物體(如黴菌)製造來對抗另一種生物(例如細菌)的物質就是「抗生素」,第一個被發現的抗生素就是盤尼西林。

它只能對抗細菌,無法殺死病毒、黴菌、寄生蟲。

抗生素就是“消炎藥”嗎?

大家常把抗生素誤稱為消炎藥,但抗生素唯一功效就是殺死細菌。
抗生素:如盤尼西林、安比西林
消炎藥:類固醇、非固醇類抗發炎劑

抗生素該怎麼用?
領藥時,確定自己要服用的藥物中,是否含有抗生素?哪一個是抗生素

固定間隔服藥,讓體內的抗生素濃度保持衡定,才能一舉殲滅細菌。

務必將整個療程的抗生素服用完,服用時間太短會造成細菌殺不死的後遺症,唯有依照醫師的醫囑,按時吃藥並確實將所有的抗生素服用完,必要時返診覆檢,以確定細菌已被徹底根除。

服藥宜多喝開水有些抗生素是膠囊狀,若沒有足夠的開水將膠囊沖入胃內,很容易沾黏食道,可能會對食道造成傷害。另外足夠的水分,可以讓藥品代謝物順利地排出體外,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出現副作用時若服藥後出現紅疹、搔癢,或嚴重腹瀉及不適時,就應暫時停藥並立刻就醫。

抗生素並非全無副作用,故非必要,應避免使用抗生素。絕不可認為使用抗生素可以 「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或預防感染」,只會將細菌衍變成抗藥性細菌後,後患無窮。

當有細菌性感染時也不應排斥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性感染所必要的。除了很少數的情況外,適當而節制地使用抗生素,在使用者身上並不會衍生出抗藥性細菌感染的問題。

抗生素不當使用


不當用藥:

非細菌引起的疾病,卻使用抗生素治療,不但對症狀毫無幫助,更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

劑量不足:

抗生素劑量不足,只能殺死部分細菌,存活下來的細菌,為求生存就利用基因轉變等方法改造自己,而不再被抗生素消滅。

服藥時間間隔不當:

要有效殺死細菌,服用抗生素的時間間隔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若將該間隔拉長或減少服用次數,則存活下來的細菌就容易產生抗藥性。

藥物交互作用:

有些藥物若與抗生素共同服用,會在身體內產生化學反應,而減低抗生素的效用,造成無法殺死細菌,存活的細菌因此產生抗藥性。例如,含鎂、鋁的制酸劑及一些止瀉藥,就可能會降低某些抗生素的藥效。

服藥期程不足:

一般使用抗生素時應持續服用一定天數,若以為症狀已經舒緩就不再服藥,則所倖存的細菌就會開始產生抗藥性。

重複用藥:

若重複使用某種抗生素,細菌會慢慢學習改造自己以產生抗藥性,就像適應環境一樣,最後就不會被該種抗生素殺死。

使用抗生素十戒
1.選用無效抗生素
2.用藥劑量不夠或過大
3.用於病毒感染
4.給藥途徑不當
5.細菌產生抗藥性後仍繼續用藥
6.引起毒性或過敏反應還用藥
7.過早停藥
8.抗藥細菌引起重覆感染時未換藥
9.抗生素併用不當
10.忽視外科處理

抗生素三問


Q1:我是否得到細菌性的感染?
特別是在有發燒或發炎的時候,在醫師診察完後,可禮貌地詢問醫師:「我是否得到細菌性的感染?」。

Q2:我是否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醫師在開立處方的時候,可詢問醫師:「我是否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或在醫師開完處方後,可詢問醫師:「這處方裡是否有抗生素?」。

Q3:若要使用,我應如何使用抗生素?
若醫師開出抗生素處方,即應詢問:「我要如何使用這些抗生素?」,包括多久服用一次?一次服用多少量?總共要服用多久?服用完後是否要再回來就診?

抗生素使用的三不政策


不自行購買:

抗生素是屬於處方用藥,切勿自行至藥局購買,必須有醫師的專業判斷與檢驗,才能知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選擇適當的抗生素

不主動要求:

許多人會把抗生素當成一般的消炎藥或退燒藥,在醫院求診時總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不但會造成身體的負擔,還可能會產生副作用;此外還會使得體內的正常菌叢受到抗生素的摧殘,免疫能力反而越來越差;再者,抗生素的濫用更會造成藥品資源的浪費,成為全民共同的負擔。

不隨便停藥:

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按時服藥,並服完整個抗生素的療程,切勿因症狀有所改善而自行停藥,這種行為會造成細菌有機會衍生出抗藥性,原來使用的抗生素就再也拿這株細菌沒輒了。

《健康靠自己, 生病找醫生》歡迎加我的line@與我聯絡。

加入的好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別小看分泌物! 沉默婦癌初期5情況最易被忽略

心肌梗塞其實心臟不會痛! 胸痛、冒冷汗超過15分鐘要提高警覺

10種食材 眼睛的守護者